回復 54# L.Y. 的帖子
一般都是這麼做,但其中有一些小細節,不是很確定、明白,
借此順帶提出,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答案。
這樣的代換,會保證原本每個根的三次方,都是新的方程式的根,
但應該不保證新的方程式的 12 個根就是原 12 個根的三次方
裡面牽扯到的是重根問題,以下舉一個例子,比較容易明白我想說什麼
例如:方程式 \( x^2 = 4 \) 的兩根為 \( x = -2, 2 \)
若要找以此兩個根的平方為根的二次方程式,
仿造上面將等式的左右兩側平方,則得 \( (x^2)^2 = 16 \)
再把 \( x^2 \) 以 \( y \) 代換掉,則得方程式 \( y^2 = 16 \)
我們可以看到,\( y = 2^2 = (-2)^2 = 4 \) 都是新方程式的根,
但 \( y^2 = 16 \) 的解為 \( y = 4, -4 \),其中 \( -4 \) 並不是原 x 方程式根的平方。
也就是說 \( y^2 = 16 \) 並不是我們要找的方程式。
重做一次代換,先將 4 移項,\( (x^2 -4)^2 =0 \) 代換之後寫成 \( (y-4)^2 = 0 \)
新方程式 y 的兩根為 4, 4。這組就是正確的達到我們的要求了。
以上兩個代換,還有 54# 的代換,有一些小細節上的不同,
哪個環節的不同,造就了結果的差異,如何完整的說明 #54 的結果必然正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