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th Pro 數學補給站's Archiver

人一開始盲目追逐就沒有時間去思考,
更不可能將自己浮躁的心沉澱下來,
要培養優雅的氣質,首先必須學會「安靜」。

俞克斌 發表於 2024-1-22 13:37

113年大學入學學測數B試題+完整詳解(俞克斌老師提供)

個人淺見
無團隊襄助
匆忙之間
若有疏漏
敬請指正

ferng 發表於 2024-1-22 14:35

借花獻佛,再製pdf版。
[url]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FoFBf9b8XNUAFUDeyyP3JPNgEphggTsY/view?usp=sharing[/url]

peter0210 發表於 2024-1-22 20:49

113數B多選12

DavidGuo 發表於 2024-1-22 23:54

第13題

解a,b當然可行,但原意應該是要做線性組合。

因為A(a,b)=(1,0)
又A(2a+1,2b+1)=2A(a,b)+A(1,1)=(2,0)+(0,1)=(2,1)=(c,d)
所以c-3d=-1

DavidGuo 發表於 2024-1-23 00:16

第12題

因為對稱,所以(4)是對的
先算出\(a_1=\frac12, b_1=c_1=\frac14, d_1=0\),所以(1)是對的

關於\(b_2\),
會吸收來自\(a_1\)的\(\frac14\),也會吸收來自\(d_1\)的\(\frac14\),所以總共吸收來自\(\frac14(a_1+d_1)=\frac14\times\frac12=\frac18\)
但自己會減少掉\(\frac12b_1=\frac18\),剛好抵消,所以\(b_2=b_1=\frac14\)。所以(2)是錯的。
上面的說法,也適用一般\(n\),所以\(b_n=c_n=\frac14\) for all \(n\)。

關於\(a_2+d_2\)
吸收來自\(b_1\)的一半與\(c_1\)的一半,總共是\(\frac18+\frac18=\frac14\)。
減少掉\(a_1\)的一半與\(d_1\)的一半,總共是\(\frac12(a_1+d_1)=\frac14\)。剛好抵消,所以\(a_2+d_2=\frac12\)。所以(3)是錯的。
上面的說法,也適用一般\(n\),所以\(a_n+d_n=\frac12\) for all \(n\)。所以(5)是錯的。

註1:
以上其實是為了寫出來,所以看起來很多文字,其實在腦中run一下答案很快就可以出來。
看到youtube上的解法,實在看不下去,這是考數B,不用用到轉移矩陣或是遞迴硬解,只能說學太多也是一種麻煩…

註2:
\(a_n\)每次都減少自己的\(\frac12\),然後吸收\(b_n\)與\(c_n\)過來的\(\frac18\),
所以就會是從\(1\)開始,減\(\frac12\)、減\(\frac14\)、減\(\frac18\),一路下去,
也就是\(\{1,\frac12,\frac38,\frac5{16},\dots\}\),遞減驅近\(\frac14\)。
反之\(d_n\)是\(0\)開始,遞增驅近\(\frac14\)。
長時間下來,四者都會驅近\(\frac14\)。

[[i] 本帖最後由 DavidGuo 於 2024-1-23 01:12 編輯 [/i]]

thepiano 發表於 2024-1-23 09:35

回覆 5# DavidGuo 的帖子

如果考數 B 的學生會線性組合或答案在腦中 run 一下就出來,大學教授就不會說 108 課綱的大一生數理程度弱化了

DavidGuo 發表於 2024-1-23 23:50

[quote]原帖由 [i]thepiano[/i] 於 2024-1-23 09:35 發表 [url=https://math.pro/db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25504&ptid=3808][img]https://math.pro/db/images/common/back.gif[/img][/url]
如果考數 B 的學生會線性組合或答案在腦中 run 一下就出來,大學教授就不會說 108 課綱的大一生數理程度弱化了 [/quote]

因為少子化,所以只要不是前面的學校,程度都差了一些,不只數理…國英都一樣。

我寫說在腦中run一下,是要希望看的同學,不要以為看到很多字就覺得解法很複雜,然後就不看了,
並沒有說學生都會這樣想,這個都擺在複選最後一題了,本來就是比較難的題目。

另外就是,大考出題,都是照課綱的要求,不會超綱的。
所以老師在寫解法的時候,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寫解法,別用超過所學的東西來解。

[[i] 本帖最後由 DavidGuo 於 2024-1-26 17:59 編輯 [/i]]

Almighty 發表於 2024-1-24 09:13

數B的矩陣只學到約反方陣、解聯立
已經沒有機率性的連結
大概就直觀解未知數
普遍學生對於線性組合概念很薄弱
沒有學習過大學線性代數
基本上不會知道「線型組合」的偉大

mathhahaya 發表於 2024-1-24 10:47

回覆 1# 俞克斌 的帖子

10.(5)應該是2個相遇點

thepiano 發表於 2024-1-24 11:01

[quote]原帖由 [i]DavidGuo[/i] 於 2024-1-23 23:50 發表 [url=https://math.pro/db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25505&ptid=3808][img]https://math.pro/db/images/common/back.gif[/img][/url]
因為少子化,所以只要不是前面的學校,程度都差了一些,不只數理…國英都一樣。

另外就是,大考出題,都是照課綱的要求,不會超綱的。
所以老師在寫解法的時候,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寫解法,別用超過所學的東西來解。 [/quote]

目前新聞上看到的,說大一學生數理程度弱化的,大都是台大、清大、交大這些頂大的教授。

數 B 複選最後一題,的確不需要用四階轉移矩陣或遞迴去做,其實學生只要把 n = 1 和 n = 2 時的機率寫出來,就可直接選答案了
但現在的學生有多少比例會重視這種基本的東西?

[[i] 本帖最後由 thepiano 於 2024-1-24 11:20 編輯 [/i]]

王重鈞 發表於 2024-1-25 11:28

多選11選項(1)解析有問題

頁: [1]

論壇程式使用 Discuz! Archiver   © 2001-2022 Comsenz Inc.